關于“羅漢床”名稱的由來,很少有人知道,相關資料上也沒有詳細的記載。深圳紅木家具品牌·萬盛宇紅木為您介紹:
羅漢床古雅可愛,且坐臥依憑,無不舒適,一直以來頗受推崇。然而,因羅漢床名不見經傳,故其名稱的來龍去脈,至今卻還眾說紛紜:
有人認為羅漢床的矮圍子同建筑結構中的“羅漢欄板”很相似,故依此命名,也借此區(qū)別圍子間有立柱的架子床。

也有人以為其整體外形敦實厚重,同端坐于廟堂之上的羅漢有相近之處,因此便冠以“羅漢”二字。
更多的人還把“彌勒塌”與“羅漢床”等同。在高型家具產生之前的漢代,作為坐臥用具并有史料記載的主要是床和榻,但床榻功能不同,大小也有別,“三尺曰榻,八尺曰床”,只不過二者也有共性,即“置之佛堂、書齋閑處,可以坐禪習靜,共僧道談玄,甚便斜倚”的性質完全一致。但若因此把它們混為一談也著實不妥。
據說羅漢床之所以得此名,主要是因其早期多為僧人使用,而且在崇尚佛教的時期,俗人也常坐此床談經論道,宋人所繪《維摩圖》便是明證。維摩乃大乘居士,他神態(tài)安詳,正手持法器在床榻上現(xiàn)身說法。當然,維摩僅僅是眾多居士中的代表而已,在宋元時期這種床式更為普及,即使一些文人雅士,也坐其上修身念佛。如此說來,將其稱為羅漢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。